初夏時節,走進陳漢鄉廣福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大棚,在廣福村朱河組,30座大棚一字排開,蔚為壯觀,成為綠色山村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走進大棚,撲面而來的是一片盎然生機。前來做工的農戶們正忙著采摘與打理,棚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640 (2).jpg (463.96 KB, 下載次數: 5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5-19 18:23 上傳
大棚負責人朱咸龍介紹說,大棚目前種植的是赤松茸,等到赤松茸收獲以后,可繼續種植竹蓀,之后再種羊肚菌,確保四季都有收獲,同時每天可以為周邊群眾提供10至15個務工崗位,尤其對年齡大無法外出打工的群眾,可就近解決他們的就業難題。
談及收入,務工群眾朱引弟露出滿意的微笑:“我在這邊干了2年了,在這兒一天能賺100元,不用外出了,挺好的。”村民吳秀連接過話茬:“我在這里務工,不僅可以照顧家里老人小孩,還可以獲得不錯的收入呢。”
640 (7).png (798.64 KB, 下載次數: 6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5-19 18:23 上傳
“大棚經濟”不僅實現了產品暢銷,改善了區域環境氣候,更吸引了游客觀光采摘。大棚種植戶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錢掙,讓大家踏踏實實吃上了“產業飯”。 “我們采用反季節的模式,提高日光溫室的經濟效益,前期我們種植了20多棚的羊肚菌,全部銷往外地,一方面提高了大棚的經濟效益,一方面帶動當地老百姓增收。”朱咸龍說。
640 (8).png (471.78 KB, 下載次數: 5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5-19 18:23 上傳
大棚作物生長不受季節限制,四季皆可“生金”。大棚種植已經讓農村豐收從過去的“秋收”變為“四季豐收”。
“群眾富不富,關鍵在產業。設施農業作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增長點,不僅加快了設施農業產業化的進程,還有力推動了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廣福村黨總支書記鄭維說。
640 (9).png (486.19 KB, 下載次數: 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5-19 18:23 上傳
大棚一座接著一座,豐收一季連著一季,最關鍵的是,“大棚經濟”帶動了一批又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加入現代農業發展市場,為富民增收拓寬了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