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提到,到2025年,全省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基本形成,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高新技術企業數、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等創新主要指標明顯提升,區域創新能力保持全國第一方陣并爭先進位,初步建成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創新型省份。01 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創新主要目標
0e50447b98f8b21aeebdfbccefd85e46.png (12.29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2-23 10:01 上傳
02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
利用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創新平臺,發揮戰略科技力量支撐、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建設科技強省、創新安徽。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大科學裝置,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化、協同化發展,打造國家多學科創新發展支撐平臺。推進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環境、未來技術、數據空間等研究院建設和運行,打造科技攻堅主陣地、成果轉化新高地、產業創新動力源。謀劃建設前沿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支持各市依托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各類創新平臺,開展科技攻關,承接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508774dd23bf72c55d3729b98ef456be.png (103.45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2-23 10:01 上傳
聚力建設合肥濱湖科學城 堅持高點定位、融通創新、開放合作、生態人文,促進科技、產業、人才與空間有機耦合,推動體系化科技創新,持續產出豐碩的前瞻性、原創性成果,培育形成更多的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提升在全球創新體系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努力打造科研要素集聚、創新創業活躍、生態環境優美、生活服務完善的國際一流科學城。高標準建設量子中心、人工智能小鎮、金融小鎮、科學島“科創走廊”、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國際交流區和成果展示區、科技成果交易轉化區。 依托濱湖國際科學交流中心、濱湖國際會展中心、安徽創新館等,創設一批國際知名科學品牌活動和高端權威論壇。 將“科大硅谷”打造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地的示范工程,到2025年,“科大硅谷”匯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國內外高校院所校友等各類優秀人才超10萬名;形成多層次基金體系,基金規模超2000億元;集聚科技型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科創服務機構等超1萬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50家以上;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成為全國科技體制創新的標桿。
提升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能級 完善示范區建設領導體制、運行機制和支持政策,爭創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帶動全省創新發展。勇擔國家科技計劃任務,涌現更多有國際影響的自主創新成果。完善區域創新互助合作機制,支持合肥、蕪湖、蚌埠市爭取高新區適度擴區,與省內其他高新區、創新型產業集聚區等合作共建園區。 聚焦產業創新需求,布局建設一批創新平臺,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做大做強。深入推進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與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雙自聯動”,面向全球集聚高水平創新載體,推動高校技術轉移機制改革、國際化網絡建設和軍地雙向轉化。 啟動建設合蕪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到2025年示范區內高新技術企業達80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達800億元、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達100家。
c89154640e613d10889637da828bb9af.png (13.23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2-23 10:01 上傳
來源:中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