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年初定下的目標任務完成了嗎?各項工作有哪些亮點?近期,今日宿松政務微信和宿松新聞網同步推出“曬曬成績單”系列報道,集中展示各鄉鎮、各部門2021年的工作成績,推動全縣上下形成爭先進位、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在此,也向全縣各鄉鎮各部門征集相關稿件,我們將依次推送。
2021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有力領導下,縣農業農村局認真貫徹中央、省、市農村會議工作精神,積極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扛穩保供責任,穩定重要農產品生產。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8.5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3萬畝、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12.24萬畝,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推進畜牧養殖轉型升級,生豬存欄17.83萬頭,出欄38.62萬頭,肉蛋總產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茶葉、中藥材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做大做強稻漁綜合種養。
聚焦產業興旺,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縣現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5家。2021年我縣被列入省重點調度的“五個一批”農產品加工強縣,120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加工產值達106億元。龍成集團和黃雀畈現代農業列入第一批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新培育億元以上農業企業2家、十億元農業企業1家。2021年新引入農業招商項目10個,其中開工建設4個,投資金額5.11億元;簽約項目3個,投資金額4.7億元;在談項目3個,投資金額4.656億元。全縣現有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404家、家庭農場1305家,當年新增家庭農場211家、合作社41家。市級及以上示范合作社70家、家庭農場56家,其中今年新認定省級示范社10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0家。開展產業帶頭人培訓,新培訓農業農村創新產業帶頭人73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00人。
對標生態宜居,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新建農村戶廁5000戶。摸排2013年以來農村戶廁60311戶,不能使用和不能全年使用的2087戶,已完成整改331戶,計劃12月底前完成整改688戶,擬納入“十四五”等改廁計劃的649戶,擬通過其他渠道解決的169戶,征求群眾意愿后暫緩整改的248戶、無需整改的2戶。發動近20萬人次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六亂”整治專項行動,“三線三邊”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集鎮“臟亂差”和管理無序問題明顯好轉,中心村莊和村部周邊環境更加美麗。
堅持綠色導向,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建立漁船登記檔案,分類處置各類船舶8917艘,實現禁捕水域“六無四清”。實施以鄉鎮自用船舶為重點的船舶清理整治專項行動,防范化解漁業安全生產風險隱患,累計拆解農用自備船1025艘。常態化開展禁捕退捕執法巡查,禁捕區域查處非法捕撈案件70起,結案60起,移送起訴11人,收繳非法漁具若干。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不斷提高,使用量均同比減少1%以上。秸稈糞污利用體系持續健全,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100%、綜合利用率94.06%。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檢測合格率維持在99%以上,“三品一標”認證管理農產品達121個。
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全縣209年村(居)全部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組建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頒發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并掛牌運轉。20.8萬份股權證書全部發放到戶,賦予了農民對集體資產的占有、收益等權能。183個村完成“三變”改革,占全縣總村(居)數的87.6%,2021年納入改革村16個,已完成項目實施。建成達標農業特色產業園區76個,到戶項目覆蓋12672戶,覆蓋率67%,主體帶動已脫貧戶數7263 戶,自種自養且達標脫貧戶達到9584 戶。(融媒體記者 李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