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全省范圍內的城市體檢工作,近日出爐的《安徽省城市體檢報告》顯示,城建成效顯著,宜居性仍需加強。
從報告結果來看,我省城市在居住條件、市政公用設施、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其中,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由2015年底的34.7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2平方米左右;在市政公用設施水平方面,截至2020年底,城市藍綠空間比例不斷擴大,16個設區市城市建成區藍綠空間占比均值達43.73%,綠地率達38.49%;全省共有15座歷史文化名城、21個歷史文化名鎮、45個歷史文化名村、35片歷史文化街區、5820處歷史建筑,數量居全國中上等水平。
報告也指出,目前城市宜居性不優,老舊小區改造比例不高,電梯加裝進展緩慢;公共服務設施供給不足,特別是學前教育和醫療服務設施供給不足,入園難、就醫難仍舊是老百姓的煩心事;基礎設施系統性不強,城市地下管網短板明顯,排水管網達標率低,雨污分流任務重,全省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偏低;城市風貌特色不明顯,特色街區塑造遠低于長三角地區,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發掘保護還不足。
針對已查找出的短板和問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城市體檢成果將納入城市相關規劃計劃、制定任務清單,作為實施城市更新的依據。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體系,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推進適老化改造,支持電梯加裝,鼓勵一次改到位。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保護利用,注重采用“繡花”“織補”等方式,建設文化展示、傳統居住、特色商業、休閑體驗等特定功能區,復興傳統業態。(何珂)
來源 | 安徽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