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安徽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世紀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特大洪澇災害等嚴峻沖擊,安徽省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抗疫情、穩就業、降費率、強人才、治欠薪、防風險,圓滿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一、就業和城鎮居民增收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6.26萬人,有22.49萬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6.3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3%;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幫扶市場主體穩就業,全年累計向13.15萬戶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11.09億元;向388戶重點企業(困難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38億元;向1.65萬戶中小微企業發放補貼1.12億元,帶動新增就業崗位11.14萬個。全省累計發布線上招聘會11824場,舉辦線下招聘會9786場,15.9萬家用人單位提供就業崗位390萬個。開展跨省勞務對接和“點對點”送工上崗,組織引導938.6萬名農民工有序返崗復工。組織青年(含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3.35萬人,招募5972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三支一扶”服務,10.8萬名2020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率達99.8%,全省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95%以上。全省退捕漁民動態轉產就業率為100%。2020年,全省人力資源市場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為1.42,市場需求略大于供給。
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42元,居全國第14位,與2019年位次相同,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392元。同比增速5.1%,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6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5位。
年末全行業共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241家,從業人員3.57萬人。全年共為73.5萬家次用人單位提供人力資源服務,幫助1045.2萬人次勞動者實現就業、擇業和流動服務。
二、社會保險
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610.27億元,比上年減少96.23億元,減少5.64%;基金支出合計1573.92億元,比上年增加139.13億元,增長9.7%。全面落實社會保險降費率、減免緩政策,全省減征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保費501.51億元,其中:實施降費率等政策減征241.07億元,免征260.44億元。緩繳社會保險費4.63億元。
1
養老保險
年末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4773.6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4.94萬人。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566.42億元,基金支出1509.57億元。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2447.42億元。
1.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年末全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283.5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6.57萬人。其中,參保職工914.4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369.15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54.11萬人和12.45萬人。
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312.44億元,基金支出1362.49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1858.77億元。2020年,我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實際調劑比例為4%,基金調劑凈收入為4.27億元。
2.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年末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490.09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63萬人。其中,實際領取待遇人數914.78萬人。
全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53.98億元,基金支出147.08億元。年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588.65億元。
3.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
年末全省有2026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59.01萬人。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余412.88億元。
全省共設有10個職業年金計劃,承擔全省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年末全省職業年金基金規模296.8億元,本年基金增值29.38億元。
2
失業保險
年末全省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564.2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5.45萬人。年末全省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7.5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萬人。全年共為15.28萬名失業人員發放了不同期限的失業保險金,比上年增加0.79萬人。失業保險金月人均水平1282.64元,比上年增長0.09%。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于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的通知》,共向14.1萬人發放失業補助金。全年共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2.51億元。全年發放穩崗補貼惠及職工422.61萬人,發放技能提升補貼惠及職工11.78萬人。
全年失業保險基金收入28.77億元,基金支出39.78億元。年末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余73.74億元。
3
工傷保險
年末全省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683.8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4.8萬人,其中農民工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129.39萬人。截至2020 年末,全省新開工工程建設項目工傷保險參保率達90%以上。全年認定(視同)工傷3.88萬人,評定傷殘等級2.19萬人。全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6.76萬人。
全年工傷保險基金收入15.08億元,基金支出24.57億元。年末工傷保險基金累計結余37.49億元。
三、人才人事
2020年,全省新增專業技術人才20.4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4萬人;年末全省累計共有專業技術人才435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45萬人。全年全省共有39.3萬人報名參加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7.5萬人取得資格證書。
全年全省新增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7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100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7人,評選安徽省突出貢獻人才獎6人,發放江淮優才卡68張。建成1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選派169名專家深入基層一線,培訓專業技術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6826人次。舉辦65期國家和省級專技人才高級研修班,培訓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約7000余人次。
全年新增17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60個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年末全省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7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6個。全省新招收博士后918人,累計招收培養博士后5614人。
全年全省新增技能人才44.05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18萬人;年末全省累計共有技能人才574.3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4萬人。全年共組織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99.83萬人次,其中:技能脫貧培訓3.96萬人,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28.82萬人。
全年全省新增5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5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年末全省累計共有35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38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新增2個省級示范性公共實訓基地,8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40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年末全省累計共有4個省級示范性公共實訓基地、24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10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全年全省技工院校學制教育共招生8.5萬人,畢業生3.6萬人。年末全省共有技工院校93所,在校學生18.5萬人。
年末全省共有職業技能鑒定機構645個,職業技能鑒定考評人員1.02萬人。全年共有66.25萬人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52.62萬人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其中0.71萬人次取得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
2020年12月10日至13日,我省代表團派出97名選手參加了在廣州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獲2金1銀1銅和44個優勝獎,19個項目入選國家集訓隊,金牌數量居全國第8位,團體總分居全國第11位,被人社部授予“突出貢獻獎”。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獲評“最受歡迎的中華十大絕技”。
全年全省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23795人,其中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14265人,緊急招聘一線疫情防控醫療衛生人員358名。落實高校用人自主權,省屬高校共備案引進高層次人才1274人。配合教育部門招聘中小學教師11099名、特崗計劃教師3000名。招聘艱苦邊遠地區縣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8538人。組織部分市及省直事業單位定向招聘西藏籍高校畢業生40人。
我省認真落實中央對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的關愛政策,2020年,全省共向19923人發放臨時性工作補助6122.31萬元,向4874人發放一次性慰問補助2924.4萬元。提高衛生防疫津貼標準,并將發放范圍擴大到所有一線醫務人員。推進公共衛生機構收入分配政策改革,落實我省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分配激勵相關政策,穩妥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
2020年,我省35名個人、10個集體分別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稱號,全省共表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1313名、先進集體471個。給予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記功21人、嘉獎1091人。開展事業單位脫貧攻堅專項獎勵,獎勵先進個人2252名、先進集體406個。申報實施省級防汛救災表彰項目,表彰先進集體150個、先進個人450名。發放“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11565枚。
四、勞動關系
2020年,全省通過集體協商穩定勞動關系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發出要約覆蓋企業2.3萬家,簽訂集體合同的企業有1.9萬家,覆蓋職工150.2萬人。大力推進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全省130戶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全部通過達標驗收,涉及企業13萬戶、職工265萬人;首次在全省開展和諧勞動關系評價確認工作,共確認省級示范企業310家,省級示范工業園區15家。開展企業薪酬調查工作,共調查企業1.2萬戶,涉及職工100余萬人。
全年全省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共處理勞動人事爭議41147件,案件涉及勞動者4.6萬人,涉案金額11.6億元。全年辦結爭議案件40202件,調解成功率為69.7%,仲裁結案率為98.6%,仲裁終結率達75.6%,案件上線率達90%以上。終局裁決4145件,占裁決案件數的39.5%。通過網絡平臺、郵寄送達、微信等不見面、非接觸方式,及時化解涉疫情爭議2076件,涉及勞動者2359人,涉案金額4514.2萬元。
全年全省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檢查各類用人單位2.46萬戶,網上書面審查企業26596家,查處工資類案件1543件,涉及勞動者3.31萬人,清理拖欠的勞動者工資2.29億元,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均達98%。共認定省級勞動保障誠信示范單位158家。省本級共計公布20起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將48個實體列入“黑名單”管理。全省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94件,立案49件。
五、人社扶貧
全省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緊緊圍繞就業脫貧、技能脫貧、社保扶貧、人事人才扶貧、定點扶貧,全面完成人社扶貧目標任務,為我省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
深入推動就業扶貧。推進“三業一崗”,實施“四幫四促”,引導179.09萬名貧困勞動力返崗復工。創新“就業扶貧車間+居家就業”模式,971個就業扶貧車間吸納貧困人口11708人,帶貧率36.7%。規范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26.89萬人。
有序實施技能扶貧。開展技能脫貧培訓3.96萬人次,完成年度任務的220%。技工院校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較上年增加22%。推動大別山革命老區技能培訓能力提升,建設國家級、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各1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
扎實推動社保扶貧。將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保障范圍。為261.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5類群體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3.86億元。
穩步推進人事人才扶貧。落實艱苦邊遠地區縣鄉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優惠政策,招聘8538人。成功申報3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層項目,12名“國家隊”高層次專家來皖技術幫扶。
做好脫貧攻堅國家級表彰推薦評選。開展事業單位脫貧攻堅專項獎勵,獎勵先進個人2252名、先進集體406個。
六、行風和基礎建設
深入推進人社系統行風建設,推廣人社服務“一網一門一次”,積極推進“減證便民”,全年共取消申請材料106件,26項證明事項全面實行告知承諾制。大力推動人社法治建設,省廳獲評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部門”。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出臺行政執法公示和執法全過程記錄實施細則,配套制定32個行政許可示范文本。普法宣傳全面推進,開展全省人社系統“七五”普法規劃終期評估,印發《安徽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政策300問答》。常態化組織窗口單位作風明察暗訪,持續查找糾治“多推虛浮”問題。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建設“5A”式人社服務體系。組織全系統干部職工參加練兵比武活動,參學人數穩居全國第3位,我省榮獲全國線上練兵比武團體一等獎。
積極推動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建設,年末全省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為5954.28萬人,電子社?ㄔ谒械厥泄39個APP等渠道開通申領服務,累計簽發1491.5萬張,形成社會保障卡線上線下“一卡通”服務,人社領域待遇進卡率提升至55%。全省人社統一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匯聚各類服務398項,辦件量552.7萬個。全省12333電話服務全年來電總量451.2萬個,同比增長36.4%,綜合接通率達85%。
注:
01
本公報中的有關數據為正式年報數據;社保基金收支余為社;饹Q算數據,不含上解下撥收支。
02
全省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
03
本公報中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著分項與合計不等的情況。
來源 | 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