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軟的身體,順滑的毛發,還有軟糯的叫聲......讓不少人沉迷“擼貓”無法自拔,可是五旬的楊大爺卻因為“擼貓”,不小心患上一種怪病,還到“鬼門關”走了一圈。醫生提醒,被貓抓后千萬不可輕視。
五旬大叔持續低燒病因難尋
50歲的楊大叔是一名務農人員,家里常養一些貓狗。最近4個月,他得了一場“怪病”,反反復復出現低燒,無論自行服藥還是到當地診所就診,都未能“斷根”。
楊大叔整日憂心忡忡,甚至晚上睡覺都不安穩,生活質量急劇下降。
近日,楊大叔到廣州的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就診,接診的心臟大血管外科吳源周主治醫師聽診時發現,楊大叔心臟存在明顯的雜音,于是立即安排超聲心電圖檢查。
c32279899c1d5ac84f243a2ba56cac41.png (144.67 KB, 下載次數: 2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8 13:17 上傳
結果讓楊大叔大吃一驚,原來他心臟里面的二尖瓣、主動脈瓣和三尖瓣都長了細菌,并因細菌的牽絆導致瓣膜關閉不全,從而造成血流反流。
珠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王曉武主任介紹,老百姓常說的心臟瓣膜感染了細菌,醫學上則稱為感染性心內膜炎,它是指由細菌、真菌和其他病原體感染而導致心瓣膜或心室壁內膜的炎癥。
贅生物就是里面包裹形成的病菌團,破壞力極強,瓣膜是最常受累的部位,但也可發生在腱索、瓣環或心壁內膜。平均每年每10萬人中就有5人可能患有感染性心內膜炎,這一比率因地區而異。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患病死亡風險約為25%,如果不進行治療,致命風險較高。
基因檢測追蹤背后“真兇”
更不幸的是,楊大叔心臟二尖瓣上面的贅生物大小已經超過1cm,屬于極易脫落并導致腦卒中的高風險贅生物,需要盡早手術治療。
征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同意后,王曉武主任、吳源周主治醫師聯合體外循環組醫師、麻醉科醫師、手術室護士,在患者入院后第3天進行了手術。
dd8cc10e5d440bf9a1bac8c10a7de7d7.png (243.22 KB, 下載次數: 2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8 13:17 上傳
手術過程中,王曉武主任團隊完全清除了楊大叔心臟的贅生物,用人工瓣膜置換了主動脈瓣,并成功修復了二尖瓣和三尖瓣。
王曉武主任介紹,對于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明確致病菌這個“犯罪分子”才能更好地根除細菌。因此,為了追根溯源,他們采用了先進的檢測手段——致病菌基因測序,追蹤致病菌。
最后真相大白,楊大叔心臟里面的細菌是一種名為“漢賽巴爾通體”罕見細菌。經過醫護人員12天的精心治療,楊大叔終于順利康復出院。
被貓抓后千萬不可輕視
王曉武主任稱,漢賽巴爾通體是一種棒狀短小的革蘭氏陰性杄菌,是疾病中引起人類發生貓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的常見病原體。
貓是巴爾通體的主要宿主,該病原主要通過貓蚤在貓和貓之間傳播,當人被貓抓傷或者咬傷時,則可導致漢賽巴爾通體從貓傳播到人。
據臨床文獻統計,在所有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中,巴爾通體導致的心內膜炎約占3%,其中,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發生。
后來,楊大叔也回憶起來,半年前,他曾經收養一只小流浪貓,并且被小貓抓傷過,而他也喜歡把貓糧放在手里去喂食小貓。王曉武主任推測,這可能就是楊大叔感染上漢賽巴爾通體的原因。
王曉武主任提醒,隨著飼養貓狗等寵物的人群日益增多,貓抓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對于免疫力較低的人群,應當科學養寵物,注意預防漢賽巴爾通體的感染。
王曉武主任還強調,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患者早期會出現發熱、乏力、持續低燒、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等癥狀,如有異常,請盡早就診,確定最佳診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