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浙江杭州。王女士反映,其68歲母親在杭州民生多仁口腔門診部植牙時,發生醫療事故致毀容,并被拒絕退款。
院方表示,和解的前提是王女士需刪除微博及評論消除影響。 據報道,去年12月,王女士母親在進行植牙手術時,被院長用電鉆刀鉆透上嘴唇,縫了幾十針。
目前雖然恢復進食,但從照片來看,上嘴唇有道很深的疤痕,縫合痕跡相當明顯,給其母親造成了嚴重的身心傷害。
5f3be3230bb4da9a86d220ba0115bcdb.png (540.39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3 10:15 上傳
圖片來源:@沸點視頻
但從事故的后續處理看,王女士及其母親和涉事醫療機構,圍繞后續賠償卻糾紛不斷。
從事故發生到今天,已經過去大半年時間,王女士的賠償訴求,并沒有得到妥善回應,以至于不得不準備提起訴訟。 按照醫療機構的說法,對賠償有爭議,一個重要原因是,這起醫療事故并不是主刀院長的人為失誤,而是王女士母親在手術時因緊張而抖動所致,其母親也有一定的責任。
這一說法是否屬實,現在尚缺少足夠的證據來判定。不過從醫療安全的角度講,哪怕其母的抖動是引發意外的原因之一,醫療機構的責任也是顯而易見的。 早在2002年發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就明確提到,醫療機構應當制定防范、處理醫療事故的預案,預防醫療事故的發生,減輕醫療事故的損害。
該手術需要使用電鉆刀等危險系數較大的工具,那么操刀的醫生就應該做好預案,防范各種不確定的危險。 當然,對于賠償訴求,該醫療機構之所以拖延應付,除了對事故成因抱持分歧外,還因為在院方看來,王女士在網絡上的一些發文和言論,對其造成了負面影響。 但如前所述,醫療機構有預防醫療事故發生的責任,手術過程給王女士母親造成毀容,也是既成的事實。
那么,有錯在先的醫療機構,如果真的愛惜羽毛,看重此事的輿論影響,就應該積極全面地調查事故,同時配合受害者治療,主動賠償,早日將此事妥善解決。 時隔半年之后,還在和受害者推諉扯皮,并將刪稿刪帖當成支付賠償的談判籌碼,涉事醫療機構的如此做法既不合乎情理,也不明智。
比如如今推諉塞責導致的輿論二次發酵,對它自身造成的負面影響,豈不比網上受害者的帖子要大得多? 如今,受害者一方已經選擇提起訴訟,相較于打口水仗,將爭議訴諸法律,確實是更加妥當的方式。
至少,訴諸法律之后,事故的定性、責任的劃分,將會有更加權威的調查,給后續的賠償提供指導。
至于醫療機構,如果覺得當事人的不當、不實言論造成了影響,那也大可提交法律來決斷。 總之,此次醫療事故,從發生至今已經半年有余,應該有一個權威調查和權威說法了——遭遇毀容破相的當事人,不管怎么說都是受害者的角色,她的訴求應該得到正視。
而作為過錯方的醫療機構,既然釀成了醫療事故,那就該負責到底,而不是各種談條件要挾,店大欺客。
來源:光明網 作者:熊志 原標題:《植牙遭毀容,還需進一步厘清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