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初,在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管兵等人大代表提出關于支持設立宣紙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議。近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給出正式答復。根據答復,我省計劃建立宣紙文化數字檔案,加強宣紙生態博物館建設,加快推進宣紙制作文化生態保護區申報工作。
“目前,創建工作有序推進。”答復顯示,2021年3月,省文旅廳指派非遺處和省非遺保護中心組成聯合工作組赴涇縣進行實地調研并就創建規劃綱要編制及有關創建工作提出具體意見。
答復明確,將加快推進宣紙制作文化生態保護區申報工作。擬于第三季度組織召開《宣紙制作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綱要》省級專家評審論證會并進行公示。
同時,加強創建區域宣紙制作相關非遺普查工作,建立數字檔案和動態四級保護項目名錄。指導督促創建區域開展國家級、省級項目保護名錄和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加強非遺傳習基地、宣紙生態博物館建設。
打造宣紙文化品牌,搭建文化交流平臺,健全分級保護管理制度……答復顯示,今后將恢復振興創建區域內的傳統習俗,同時重視設計開發一批集非遺傳承保護與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為一體的生產性保護項目。同時,加快建立創建區域非遺展示中心,并出臺創建區域非遺名錄項目保護與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建立健全非遺分級保護制度和保護標準。
根據答復,創建區域傳統文化歷史積淀豐厚、存續狀態良好。非遺資源豐富、形式多樣、分布集中,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生態。擁有聯合國人類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1個(宣紙制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項目6個,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0人;省級代表性項目67個,省級代表性傳承人87人;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2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績溪縣);省級非遺傳習基地(所)10家,省級非遺教育傳習基地3家,傳統村落、民間藝術之鄉、鄉村舞臺、傳統文藝團體等具體文化生態建設各具特色。
來源:鳳凰網安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