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合肥晚報報道 記者近日從省商務廳獲悉,安徽自貿試驗區揭牌以來,各片區結合自身發展定位與方向,對內加快融合、對外深化合作,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蓬勃態勢。截至4月底,安徽自貿試驗區已新設企業6023家,簽約入駐531個項目,協議引資額3648.35億元。
112項試點任務全部啟動
揭牌以來,安徽自貿試驗區加速深化制度創新探索,全面落實專項行動計劃,112項試點任務已全面啟動實施,并在營商環境、投資貿易、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金融服務、區域聯動等領域初步形成52項制度創新舉措。
目前,安徽自貿試驗區第一批十大標志性建設成果已正式發布。其中,合肥片區率先開展“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試點,平均每票節省通關時間5.4天;蕪湖片區首次實現內河港口區塊鏈無紙化進口放貨,港航單證平均辦理時間由2天縮短至4小時以內;“建設洋山港—蕪湖港聯動接卸江海聯運平臺”和“長三角G60跨區域產業鏈集成創新機制”入選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制度創新案例。
加速推動政策賦權下放
安徽自貿試驗區加速推動政策賦權下放,梳理賦權需求22項。
研究制訂自貿試驗區賦權特別清單,目前,第一批89項省級經濟社會管理事項已下放到片區。探索建立“1+3+N”政策支持體系。研究出臺省級支持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1”份政策意見;“3”個片區所在市政府出臺具體支持政策;省內多個相關部門制定“N”個專項支持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截至目前,省發改委、省住建廳、安徽銀保監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國家外管局安徽省分局、合肥海關等6個部門已出臺相應支持政策。
加快推進新興產業聚集
安徽自貿試驗區不斷加快推進新興產業聚集,編制各片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方案,推動第三代半導體、石墨烯相關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完成投資約10億元。
加快合肥片區國家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建設,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16家,帶動項目投資517億元。組建安徽省生物基聚合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和安徽省硅基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將金融服務積極嵌入蚌埠片區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鏈發展和供應鏈環節,為硅基材料企業投放金融支持93.24億元;為生物基新材料產業提供金融支持29.64億元,助力建成千噸級聚乳酸纖維生產線。
積極嵌入滬蘇浙“發展鏈”
安徽自貿試驗區由點到面,加速促進區域聯動發展,編制全省主導產業長三角產業鏈分布地圖,有針對性地開展“雙招雙引”,積極嵌入滬蘇浙創新鏈、產業鏈。
全方位對標對表上海、深圳等自貿試驗區政策經驗,結合片區發展需求,爭取賦權需求。主動加強與全國其他省市自貿試驗區聯動開放、協同發展,特別是積極對接長三角先進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與杭州片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蕪湖片區與寧波片區合作,共同打造數字港項目和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蚌埠片區與金義片區在市場采購貿易、物流樞紐建設等方面開展結對共建合作。健全和滬蘇浙的聯動發展機制,與滬蘇浙商務部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參與成立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加強智庫合作,推動資源、信息和成果互通共享。
。ㄓ浾 王駿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