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設靈堂、不做道場、不宴賓客,喪事簡辦……安徽宿松縣一名耄耋老人過世,家人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用實際行動踐行移風易俗新風尚,在社會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事情是這樣的:4月12日上午,正忙著調處矛盾糾紛的高嶺鄉司法所所長余府成接到緊急電話:“你母親快不行了,趕快回家。”掛斷電話,余府成來不及多想,急匆匆往縣城趕。從高嶺到縣城的20多公里路途,是他30年來最漫長的一段。
雖然母親已94歲高齡,但在母親面前,50多歲的余府成總能享受到孩子般的簡單快樂,哪怕工作再忙再累,每周他都會抽時間回家陪母親談談心、聊聊工作,說說妻子和孩子在合肥的生活情況,讓老人家放寬心,安心在家。
母親在不舍中離世了,余府成跪拜在母親面前,緊緊握著母親逐漸冰涼的雙手,他心如刀割,“陪伴母親的美好時光,從今往后,都不會再發生了。”
怎樣操辦母親的喪事?周圍的至親、好友和鄰居們爭論不休。“老祖宗的規矩不能丟,老人家的身后事必須按傳統習俗來辦,也不能比別人家辦得差。”“是呀,你是岳母唯一的兒子,其他兩位姐姐都在外地,因為疫情趕不回來。這件事是大事,你要拿定主意,我們聽你的。”……
聽著大家談論,一旁的余府成心里五味雜陳。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司法所所長,他必須帶頭響應號召,告別陋習、移風易俗、倡導新風。但作為兒子,親朋好友的意見他也不能完全不聽,畢竟這是長久沿襲下來的習俗。
在理與情之間,余府成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母親生前一直教導我要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她一生勤勞善良、敦厚樸實,我相信她在天有靈,也一定會理解的!”余府成告訴親朋好友,“疫情當前,我們決不能給黨和政府添亂,縣外的親朋好友一律不回宿松參加祭奠活動,縣內的盡量控制人數,一切從簡,出殯時間定在4月14日清早……”
經過幾番思想斗爭和多輪溝通商量之后,余府成終于說服了親人,下定決心簡辦喪事,同親朋好友一道,為母親舉行了簡樸的告別儀式,沒有震天炮竹、沒有哀樂擾民、沒有迎來送往,有的只是身邊至親的默默守護和遠方親人的無限哀思。
前前后后三天時間,余府成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移風易俗,我帶頭!”的莊重承諾。
熟悉余府成的人,都為他帶頭移風易俗挑起了大拇指。
“大操大辦,費錢費力。其實,大部分人都不愿意,但有時為了攀比、為了面子,也得辦。現如今,余所長帶頭了,我們舉雙手支持。”高嶺鄉汪沖村黨總支書記沈長江說。“現在要比就比生前誰最孝順,喪事誰最簡潔。余所長家辦的喪事,是黨員干部帶頭做好新時代喪葬禮俗的示范,為全鄉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開了個好頭。”高嶺鄉黨委副書記胡鋒說。
“生前盡孝厚養,身后文明薄葬。近年來,高嶺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移風易俗工作,堅持破立并舉、精準施策,多形式開展宣傳引導,多方位提供貼心服務,多載體厚植優秀文化,成效也在慢慢顯現。”高嶺鄉黨委書記祝志斌對這件事贊賞有加,“余所長既是移風易俗的推行者、倡導者,也是文明新風的引領者、示范者。我們全體鄉村干部和村民都要向余所長學習,讓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的新風尚在高嶺蔚然成風。”
“余府成同志扎根基層司法行政30多年,先后經多崗位歷練,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既為黨委政府分了憂,也為當地老百姓解決了很多煩心事,人民群眾對他非常認可,我們對他也很放心!”提起余府成,縣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石海燕更是贊不絕口,“事實證明,他確實是一位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好同志,在大我和小我之間,他的選擇非常堅定,為他點贊!”(通訊員 楊香梅 融媒體記者 司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