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省民政廳、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安徽省“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聚焦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和文體服務有保障,持續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向村(社區)下沉。我省將實施“一大行動”,即社會力量參與社會行動計劃;“五大工程”即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工程、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完善工程、城鄉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工程、城鄉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工程、推進長三角服務一體化發展工程。
社會是我家,服務提升靠大家。“一大行動”中,未來五年,我省將開展“鄰里守望”系列社區志愿服務、“共建共治共享”系列社區協商、“共創平安”系列社區治理、“文化鑄魂”系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培育一批突出的品牌社區社會組織和品牌活動項目,引導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區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社區服務。同時,大力推進社區志愿服務行動計劃,以留守獨居老年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和特殊人群為重點,廣泛開展志愿服務,讓愛心成為一種力量,讓公益成為一種習慣。
“五大工程”中,我省將實施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工程,“一老一小”“一殘一弱”的服務更是重中之重。“一老一小”方面,我省將支持20個區縣建設連鎖化運營、標準化管理的示范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提供失能護理、日間照料以及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行等服務,更好保障“老有所養”。針對上班族小孩無人照看的難題,我省將拓展社區托育服務功能,推進托幼一體化建設,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同時,開展學齡少年兒童課后托管和寒暑假集中看護服務,在村(社區)推廣建立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服務站點。
“一殘一弱”方面,我省將開展助殘服務行動,讓殘疾人在社區即能享受到康復服務、心理健康服務、日常照護等優質服務。同時,采取第三方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引導各類專業組織、機構在社區開展心理服務,尤其面向困難群眾、老年群體、困境兒童、社區矯正人員、失獨家庭、社區戒毒人員等社區特殊群體提供心理科普、心理疏導、心理援助、矛盾調解、危機干預協助、社區心理文化活動等綜合社會心理服務。
社區“軟件”服務提上去,“硬件”基礎也是少不了。我省實施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完善工程,加快補齊社區服務設施短板。城市里,推廣社區“兩級中心”和睦鄰館建設,完善城市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配套設施建設,15分鐘就可在家門口享受到“衣食住行醫”等便捷、高效的服務;農村中,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完善村級綜合服務設施網絡,統籌利用益農信息社等村級服務站點,增強村級綜合服務功能。
信息時代,社區更智慧。為了讓居民辦事更方便,我省將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覆蓋,讓數據多跑路,居民少跑腿。為了讓居民社區生活更智慧,我省每年選擇10個至20個單位進行智慧社區建設試點,力爭在五年內探索出智慧社區建設安徽路徑。
《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廣覆蓋、高質量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黨建引領社區服務機制更加健全,城鄉社區為民、便民、安民服務功能更加完善,居民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李明杰)
丨來源:安徽日報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