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 作息習慣的不規律 熬夜已經是當代年輕人的標配 “熬夜一時爽,一直熬夜一直爽” 殊不知,熬最長的夜 也有可能中招最“怪”的病
老話說:吃得好不如睡得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果前一天晚上沒睡好,第二天白天整個人都會“特別不好”,精神萎靡,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干勁。
大學畢業兩年的小天(化名)在一家軟件公司工作,是一名單身程序員,日常生活中大多數時候就是工作、寫代碼、找BUG、做任務,很少交流娛樂,性格內向,不善交際。
兩周前,因為有緊急任務,小天連續五六天熬夜,每天只睡2-3個小時。過了幾天,小天突然徹夜不眠,耳邊還出現了幻覺,口中念念有詞,認為同事都要謀害他,感到手機里被安裝了竊聽器,緊張恐懼,渾渾噩噩,無法工作。
經過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睡眠障礙科檢查,診斷為“急性而短暫的精神病性障礙”。急性而短暫的精神病性障礙,顧名思義起病比較急,病程短于一個月,最終能夠完全恢復到發病前的功能水平。主要癥狀包括幻覺、妄想,或者是言語紊亂等。
73a952aea4562090dcfb71205e2db95a.jpg (37.56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2-25 09:38 上傳
醫生整理睡眠監測設備。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發表于《神經科學雜志》,由德國波恩大學及倫敦國王學院聯合開展的研究顯示,24小時的睡眠剝奪即可導致健康個體出現顯著的感知障礙、認知紊亂及快感缺乏,甚至精神分裂癥的癥狀。
經過系統的治療(藥物治療+恢復睡眠),幾天之后小天的癥狀明顯改善,已于近日康復出院。
“平常我們見到熬夜引起的失眠、精神不振等情況比較常見,而像這種引起精神障礙的癥狀是非常少見的。針對這種情況,把睡眠調整好才是關鍵。”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科主任醫師朱道民介紹,睡眠不足或者長期失眠,都有可能改變人的意識范圍,影響人的精神狀態,擁有良好的睡眠對人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說起“睡眠障礙”,很多人可能認為就是“睡不著覺”。事實上“睡眠障礙”不僅包括睡不著的疾病,如失眠障礙、不寧腿綜合征等,還包括睡得多、睡不醒的疾病。記者在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的合肥市睡眠醫學研究中心采訪時了解到,接診的患者中不乏“睡不醒”的患者。
16歲的患者小偉(化名),1米8的個頭,會彈吉他會打籃球,人又風趣幽默,學習也好,加上白凈的長相,學校里的女生們偷偷封他為“校草”。
可是,一樁怪事發生在小偉身上:持續半年左右,小偉的睡眠變得特別多,入睡也快,往床上一躺便能睡著。即使晚上睡足8小時,小偉白天還是控制不住想睡,上課時也經常會睡著,同學們都開玩笑喊他“睡神”。班主任的擔憂,父母的責備,小偉逐漸變得話少、不愿意跟別人交流,學習成績下降不說,還逐漸變得郁郁寡歡,經常暴飲暴食,短短幾個月體重增長了20公斤。
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父母從最初的責備變成了擔心,于是帶孩子到醫院檢查。醫生通過整夜多導睡眠監測和第二天白天的多次睡眠潛伏期試驗檢查,診斷小偉是得了一種叫做“發作性睡病”的疾病。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治療,小偉白天上課不再瞌睡,也恢復了正常學習,情緒激動時也不再有無力摔倒的情況發生。
專家介紹,發作性睡病的病因不明,一般認為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大部分研究顯示起病年齡在15-30歲。該疾病的臨床表現為白天過度嗜睡、猝倒、睡前或醒后幻覺、睡眠癱瘓,還可能伴有夜間睡眠紊亂、無意識行為及REM睡眠行為障礙。這種疾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釀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如果出現上述問題,一定要到專業的睡眠中心就診,進行整夜多導睡眠監測、白天多次睡眠潛伏期試驗及其他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和規范化治療。
日常生活中,怎樣的睡眠才算得上是“優質睡眠”?對此,朱道民介紹,想要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睡眠時間只是一部分。
“衡量睡眠質量的指標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睡眠效率。”那么,什么是睡眠效率呢?這里提供一個計算公式:睡眠效率=睡著的時間/在床上的時間×100%,如果算出的數字大于90%,那你就有著良好的睡眠效率。
此外,朱道民提醒,規律作息至關重要。早在2017年,3位美國科學家就因研究“生物鐘分子機制”獲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8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即為“規律作息,健康睡眠”。“在我看來,規律作息不僅會對睡眠產生影響,后期還會對心理及身體產生影響,現在發現不少心理疾病和軀體疾病的出現都和生物鐘紊亂脫不了關系,規律作息和我們健康息息相關。”
來源: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唐萌、高勇通訊員/朱世玲、李皖婷、方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