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與滬蘇浙人才職稱、資格互認,居民“一卡通”在長三角地區實現“同城待遇”……2022年伊始,《安徽省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行動方案》公布!笆奈濉逼陂g,安徽將圍繞“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產業創新、綠色生態、公共服務等多方面政策、事項落地實施。到2025年,全省域與滬蘇浙一體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重點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重點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
90ae82db5137c521ac25c1608cb365a9.png (267.6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7 10:11 上傳
關鍵詞:區域高質量發展
推動與滬蘇浙城市、城區合作共建
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方案,上海、江蘇、浙江的8個市、區,與皖北地區8個市結對合作幫扶,增強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
此次出臺的安徽行動方案,將著力推動皖北振興。充分發揮皖北空間、資源、市場等優勢,謀劃一批適合系統投資、區域投資、產業鏈投資等重大項目,促進項目同步、項目互動、項目協同。用足用好國家促進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若干政策措施,打造“6+2+N”產業承接平臺,實現皖北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三年倍增。
同時,推進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新一輪南北合作共建。加快補齊城鄉基礎設施短板,實施“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
此外,安徽將加快建設蘇皖合作示范區和“一地六縣”長三角產業集中合作區。重點推進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江寧—博望等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加快培育一批新的新型功能區,形成“3+N”新型功能區發展布局。
按照方案,安徽還將推動各市及城區與滬蘇浙城市城區開展全面合作,深度融入長三角城市群及上海、南京、杭州、蘇錫常、寧波、合肥等都市圈,在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實質性合作成果。
關鍵詞:協同創新
逐步實現人才職稱、資格互認
“十四五”期間,安徽將加快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推進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建立國家實驗室聯建機制,加強與之江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省級實驗室合作,推進“科大硅谷”“量子中心”和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建設。
同時,實施長三角科技創新聯合攻關計劃,共同承接國家重大戰略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新冠疫苗和藥物研發等應急科技攻關。進一步擴大長三角科技創新券使用范圍。
在產業協作方面,面向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進核能、類腦科學等加快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實施“鍛長補短”行動計劃,聯合打造高水平服務業集聚區。推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積極對接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共建長三角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帶。
在人才方面,支持滬蘇浙大院大所在我省設立研發平臺,鼓勵滬蘇浙院士來皖設立院士工作站。探索建立一體化人才評價標準,逐步實現與滬蘇浙人才職稱、資格互認。
在營商環境方面,落實“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協同滬蘇浙統一企業登記標準和流程,推進更多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加快推動長三角區域空港口岸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在全省對外開放空港口岸落地。
關鍵詞:互聯互通
合力建設世界級機場群
交通方面,“十四五”期間,安徽將大力推進沿江高鐵武漢至合肥至上海段、合新高鐵,滁寧、揚馬城際鐵路,寧馬、寧天市域鐵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完善跨區域快速通道體系,構建服務城市群、都市圈的軌道交通通勤網絡,建設新合肥西站、蕪湖站、滁州站、安慶西、阜陽西、黃山北等綜合樞紐,加快形成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多層次、優銜接、高品質的軌道交通系統。
推進蕪湖馬鞍山、安慶江海聯運樞紐,合肥江淮聯運中心,蚌埠、淮南淮河航運樞紐建設,提升江河海聯運中轉功能。建成引江濟淮航運工程,建設水陽江、新汴河、新安江等主要支流航道,全面融入長三角地區高等級航道網。
同時,加快合肥區域航空樞紐和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建設,依托蕪宣機場打造蕪湖專業航空貨運樞紐,合力建設世界級機場群。
此外,安徽還將大力發展智慧交通,開展車聯網和車路協同試點,協力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關鍵詞:綠色生態
長三角固廢將聯防聯治
在生態方面,安徽將聯合實施長江“十年禁漁”,恢復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規劃建設皖西大別山、皖南—浙西南生態屏障,加快建設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大力推進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加快實施環巢湖十大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高水平建設駱崗中央公園。
同時,先行先試垃圾焚燒發電市場化運作模式。推進長三角區域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聯防聯治,科學布局集中處置設施,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跨界轉移、傾倒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快構建垃圾分類長效機制,鼓勵各地創建“無廢城市”。
推進新一輪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改革,高水平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實施滁河、沱湖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完善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
關鍵詞:公共服務
推進“一卡通”實現“同城待遇”
“十四五”期間,安徽將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搭建長三角區域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共享平臺,探索成立區域公共創業服務聯盟。協同推進長三角地區婚姻登記“跨省通辦”、社會保險異地辦理和門診費用雙向結算,加快建設國家康復中心長三角(合肥)創新研究院,協同打造健康長三角。
同時,共享優質教育醫療文化體育資源,積極引入滬蘇浙優質職教資源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推動在皖設立分支機構。在兒科、腫瘤、心血管、創傷、神經、呼吸、中醫等領域,加強與滬蘇浙高水平醫院合作,積極申報共建一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
此外,還將共同實施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有計劃逐步實現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目錄的統一,探索推進長三角區域藥品、醫用耗材聯合采購。推進實現長三角地區居民服務“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實現“同城待遇”。
在信用建設方面,加快對接滬蘇浙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以生態環境、旅游、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等重點領域為突破口,探索統一的信用信息歸集目錄、失信行為認定標準、聯合獎懲措施清單等。積極推廣“長三角征信鏈”,推動涉企信用信息跨地域互聯互通。
附安徽行動方案主要目標:
到2025年—— 全省域與滬蘇浙一體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一體化體制機制全面建立,重點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重點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
中心區城市人均GDP基本達到長三角平均水平,全省人均GDP與滬蘇浙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左右。
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8%左右,鐵路網密度達到507公里/萬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達到4.85公里/百平方公里,設區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國家下達目標,跨界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0%,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完成國家下達的“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
人均公共財政支出增速高于長三角平均水平,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8歲。
來源 | 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安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