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提質增效 發揮牽引作用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地5畝以上的工業企業全覆蓋評價,評價企業貢獻度占工業經濟的比重超過90%;實際評價企業653戶,參評企業畝均稅收10.62萬元,畝均銷售收入388.2萬元,單位能耗稅收0.082萬元/噸標煤……12月21日,銅陵市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首次“放榜”。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強調,發揮“畝均論英雄”改革的牽引作用,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用最快的速度讓最好的項目獲得最優的資源要素。隨后,這項改革在全省范圍內啟動。根據省經信廳、省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推廣畝均效益評價工作的意見》,對工業企業實施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分類采取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舉措,依法依規實施差別化財稅、用地等政策,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高效領域集中。
作為一項牽動全局、導向性極強的改革,“畝均論英雄”被寄予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厚望。近年來,安徽工業經濟取得長足發展,規模、速度、質效全面提升,制造業增加值邁上萬億元臺階并入圍全國制造業十強省。與此同時,市場激勵不足、要素流動不暢、資源配置效率不高、轉型升級發展不快等問題依然存在。“十四五”期間,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和資源要素約束更強,安徽要實現綜合實力的進一步躍升,必須破解“成長的煩惱”,加快推動工業制造業提質增效。
“‘畝均論英雄’改革是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企業有利、百姓受益的最佳結合點。”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政府來說,這是摸清工業“家底”、優化資源配置、實施精準服務、倒逼低效轉型的有力抓手;對于企業來說,這是找準產出效益最優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有效路徑。如果順利推行,這將成為助力“雙招雙引”、推進高質量發展“組合拳”中最重要的招法。
改革啟動以來,省推廣畝均效益評價聯席會議辦公室加強統籌協調,組織專業力量逐一指導16個市編制評價方案,確保可操作、能落地、有效果。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匯編《“畝均論英雄”改革五十條經驗做法》,制作“畝均論英雄”政策解讀微視頻,并分赴蕪湖、馬鞍山、淮南等市,召開企業家和政府部門座談會,到開發園區、企業等宣講政策。
41c09a21e8fdb1083f52419e5b9c9a6c.jpg (129.54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2-27 10:39 上傳
(資料圖)
注重統籌兼顧 科學設定標準
任何一項重大改革的成功,既要準確把握、正確回應時代命題,還要有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具體舉措。“畝均論英雄”改革要取得預期效果,首先必須確定評價范圍,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便于落地的畝均效益評價標準體系。
在謀劃、推動改革的過程中,我省既考慮宏觀統籌,又注重調動市縣積極性,不搞整齊劃一。評價范圍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占地5畝以上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實施路徑采取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的方式。省級明確,今年12月底前,各市應結合實際出臺實施意見,全面實施或選取1至2個縣(市、區)先行先試。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配套實施差別化政策措施。在此基礎上,適時實現占地5畝以上的規下工業企業全覆蓋,常態化推進畝均效益評價。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市、區)擴大評價企業范圍、分行業實施評價等有益探索。
事實上,全省啟動“畝均論英雄”改革之前,馬鞍山、宣城等地已經先行先試,積累了有益經驗。馬鞍山于2018年底啟動試點,以畝均稅收為重點,以智能、綠色、品牌、研發等反映企業綜合素質的指標為加分項,對企業實施綜合評價。寧國市于2018年7月出臺規模工業企業分類綜合評價試行辦法,以單位用地稅收、單位用地產出、單位能耗產出、單位排放產出、創新能力等為主要評價內容。今年7月,寧國市又對此前的辦法進行修訂,進一步優化指標體系。
考慮到南北差異和產業發展不均衡的狀況,省級在設定評價指標時,采取“共性指標+自選指標”的方式。規上工業企業評價以畝均技改投資、畝均稅收、畝均營業收入為主要指標,兼顧畝均新建項目投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單位能耗營業收入、單位污染物排放營業收入、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指標;規下工業企業評價以畝均稅收為主。各地可根據實際自主增設其他評價指標。
08799c78c6751f993c5d9a28b7663311.jpg (113.06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2-27 10:39 上傳
(資料圖)
用好評價結果 優化要素配置
發揮 “畝均論英雄”改革的牽引作用,關鍵在于評價結果的運用。我省推廣畝均效益評價工作的意見明確,依據綜合評價得分高低對企業進行排序,建立四個等次的分類管理機制。對排名前20%的A類企業,采取優先發展、正向激勵的措施,在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要素方面優先配置。對排名20%至65%的B類企業、65%至95%的C類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提質增效。對最后5%的D類企業實施調控幫扶,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依法依規堅決整治不符合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強制性標準的企業,直至關停。
優化要素配置,加速“騰籠換鳥”。在一些先行先試的地區,“畝均論英雄”改革已經初見成效。馬鞍山市構建差別化精準施策體系,在產業政策兌現和水電氣資源要素等方面實現差別化配置,對A類、B類、C類企業分別按110%、85%、50%享受市級政策,D類企業不享受,同時還提高D類企業占用公共資源的成本,促進了優質企業做大做強,倒逼低效企業轉型退出。據統計,馬鞍山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由實施評價前的12.59萬元提升到14.75萬元,增長17%。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省經信廳積極推動金融創新支持 “畝均論英雄”改革,為優質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12月22日,金融助力“畝均論英雄”現場會在郎溪縣舉行,廣發銀行合肥分行向當地兩家綜合評價A類企業發放信用貸款授信函,成為“畝均論英雄”改革牽引資本要素配置的一次有益探索。省畝均辦正鼓勵、引導金融服務機構建立完善差別化融資擔保、信用貸款等機制,推行企業分類指導和精準服務,運用市場化辦法加大對優質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一些困難和問題逐漸顯現、亟待解決,如區域發展基礎的差異造成工作推進不平衡;企業經營等信息來自多部門,數據共享存在障礙;倒逼低效企業退出,需要有更加明確、具體的制度規定等。省畝均辦負責人表示,將按照省委省政府 “每半年看成效”的要求,積極完善工作機制和配套政策,建好全省“畝均論英雄大數據”平臺,注重“評”“用”結合,突出正向激勵,依法推進資源要素差別化、市場化配置,加快實現畝均效益最大化,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記者 汪國梁)
來源 | 安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