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津湖》讓很多觀眾看到在零下幾十度的寒冷天氣里,志愿軍戰士們英勇戰斗的場景。而安徽老兵陶有貴,則親身經歷了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冷酷”。他不僅看到戰士的皮膚跟著襪子一起脫落的殘酷,還差點凍掉了自己的鼻子。
而在如此殘酷的環境下,他還是奮勇上前,榮獲了個人二等功等榮譽。日前,在合肥瑤海區大興鎮四崗社區舉辦的主題活動中,已經88歲的陶有貴講述了自己親歷的故事。
零下幾十度 他差點凍掉了鼻子
陶有貴是安徽宣城人。1950年,他報名加入了志愿軍隊伍。“當時,也有親戚朋友說戰場很危險,但我就是想去,母親也很支持我。”1951年3月,陶有貴跟隨第二批抗美援朝志愿軍前往朝鮮,那年他才十七歲。
來到朝鮮后,陶有貴就經歷了電影《長津湖》的冰天雪地和零下幾十度的低溫。“1951年那一年最冷了,有零下四十度吧。在隊伍里,手腳凍掉的情況時有發生。”陶有貴親眼看到過戰士一脫鞋子,腿上的皮連著襪子掉下來,“那時醫療條件也很簡陋,只能截肢。我聽到護士在哭,問她怎么了,結果一看她的屋子里,半間屋子都是截肢的腿。”
陶有貴自己也差點把鼻子凍掉,“當時鼻子凍傷了,我想用手捂。這時一位老戰士連忙阻止,說這樣鼻子會掉下來。”隨后,老戰士叫來幾個人按住陶有貴,把冰冷雪按在他的鼻子上,摩擦焐熱。“疼得我不停掙扎,但老戰士一直把雪擦到化成了水,才讓我的鼻頭從青紫變成了通紅,保住了鼻子。”后來,陶有貴的鼻子上還有個洞,“冬天會冒水,后來回家調養,才慢慢好了。”
浴血奮戰 用手托著滾燙的機槍
雖然天氣異常殘酷,但陶有貴還是和戰友們克服種種困難,英勇地跟敵人搏斗。他也榮獲一次個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
b0d589f1d39e11950d1916d82ddf3922.jpg (59.3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15 14:24 上傳
“拿二等功那次,我當時是機槍班的班長,隊友機槍的支架被打壞了,我就用手架著機槍。機槍很燙,架著的手都被燒了。”七十年過去,當時的場景在陶有貴的腦海中依然歷歷在目。而三等功那次是過漢江,“敵軍把橋炸了,我們就拿電線纏著木板做了個浮橋,準備過河。”但是,從小在南方長大的陶有貴,發現水情不對頭,于是就勸阻戰友不要急著下水。“一會,潮水來了,浮橋一下子就被沖散了。”陶有貴的經驗,救了不少戰士。
“我們志愿軍非常勇猛。”回憶起當年的浴血奮戰,陶有貴依然記憶猶新。“有一次,我們要拿下一座山頭。本來預計要花七天七夜,結果老天爺幫忙,第三天的時候下暴雨,敵軍的飛機和大炮都不能用,我們第三天就拿下了。” “希望年輕人繼續努力,把國家建設得更美好更強大”
24c204772ae0641978269a6a378f2c0b.png (303.28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15 14:24 上傳
1951年跟陶有貴一起踏上抗美援朝戰場的有48名老鄉,“結果回來的時候,只剩下4個。”陶有貴說,為了新中國,為了人民,他們當年做的一切都值得。“我們為祖國奉獻了青春,甚至犧牲了生命。也希望年輕一代繼續努力,保持我們的勝利果實,把國家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加強大!” 解曉一 李曉峰 彭躍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見習記者 于源綺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