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將積極推進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學校食堂的“互聯網+視頻廚房”,促進用餐學生就餐安全的監控全覆蓋。日前,省教育廳發布《安徽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學校食堂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其食堂須由學校自辦自管,不得對外承包或委托經營,同時,落實學校負責人“陪餐制”。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應堅持“公益性”、“非營利性”原則,按照要求,全省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學校的食堂須由學校自辦自管,不得對外承包或者委托經營(含寄宿制學校食堂早、晚餐)。學校食堂(伙房)新建、改擴建(包括功能布局、食品加工流程、設施設備配置等)時,其建設方案圖紙應經轄區市場監管部門審核通過后方可實施,避免建成后食品處理區的功能布局、食品加工流程和設施設備配置等不符合相關要求。
“學校要全面履行食堂管理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辦法》中明確,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對學校食堂管理工作及食品安全負總責;成立由校領導、后勤管理部門負責人和食堂管理人員組成的學校食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校食堂管理和食品安全工作。
同時,還要建立并落實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度”(餐費自理)。每餐均應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好陪餐記錄。積極推進家長代表輪流陪餐制度(餐費自理),健全相應工作機制,對陪餐家長在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等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應及時研究反饋。
要讓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吃上營養、可口、熱乎的營養餐,菜品搭配是關鍵。
根據規劃,各縣(市、區)將成立學生營養指導專家組,推動校園營養與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科普,加強膳食指導,參照《學生餐營養指南》有關營養標準,結合當地飲食習慣和食物供應情況,以改善學生營養狀況為目標,合理制定伙食標準和配餐方案,同時至少配備一名專(兼)職營養專業人員,對學校供餐食譜進行指導和審核。
學校要加強學生午間看護,妥善安排午間看護教師和值班領導。對因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增加的工作量,試點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可結合本地區實際,給予適當補助。同時,積極推進學校食堂“互聯網+視頻廚房”,食堂的食品庫房、烹飪間、備餐間、專間、留樣間、餐具飲具清洗消毒間等重點場所要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
來源:鳳凰網安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