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在網站公布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對完善社保制度,深化企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作出了全方位部署,有不少政策性突破,社保、養老金、工資收入等方面未來5年將發生一系列變化。
變化一 社保:待遇水平將穩步提高
社保待遇連著老百姓的救命錢、養老錢。規劃將“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定為“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之一。
規劃明確,推進社會保險待遇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動調整,綜合考慮物價變動、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財力狀況等因素,完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待遇水平調整機制,完善失業保險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
8d48022f8ac26e8b832135edeb58d5e6.jpg (55.08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21:32 上傳
人社部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2020年,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金由1686元增長到2900元左右,全國月平均失業保險金水平由686元提高到1506元。今年職工基本養老金實現“17連漲”,上漲待遇近期發放到位,按照規劃要求未來有望繼續上漲。
此次規劃還提出,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
一系列新舉措,都將持續提升社保的“含金量”,讓民生保障的底線兜得更牢。
edf1fb6ee693038f550720fe2c1cba77.png (442.44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21:32 上傳
變化二 收入分配:“提低擴中”縮小差距
圍繞“十四五”期間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這一要求,規劃分類別、分情況作出一攬子政策安排。
例如,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提高工資集體協商的實效性,著力增加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強化對不同行業、不同群體工資分配的事前指導,探索發布體現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特征的薪酬分配指引。
事業單位逐步實現績效工資總量正常調整,實行高層次人才績效工資總量單列,探索主要領導收入分配激勵約束機制,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消防員工資福利政策。
國有企業普遍實行全員績效管理,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關鍵人才薪酬制度,推動分配向作出突出貢獻人才和一線關鍵崗位傾斜等等。
規劃還部署,以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技能型勞動者、小微創業者、農民工等為重點,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重。
專家表示,這些安排體現了一個總趨勢,即未來幾年政府將加強對企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的調控和指導,并通過“提低擴中”縮小收入差距,讓更多普通人的“錢袋子”鼓起來。
變化三 養老金:逐步提高最低繳費年限
根據社會保險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這一規定將在“十四五”期間有所調整。
規劃提出,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修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計發月數。
e5b5c6ccbc47a58515d3bcde280c0eb7.png (343.28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21:32 上傳
203bedc1ac5ba5cf4c5026f2980f7ed6.jpg (675.74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21:32 上傳
來源 |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