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生氣、上個大號、趕個公交、爬層樓梯就可能引爆的人體“不定時炸彈”,深圳90后小茹最近不幸查出體內長了一個大青芒一般的瘤子,醫生說這雖然不是腫瘤,卻比腫瘤更兇險,隨時會危及生命。可她跑了多家醫院都說做不了。這究竟是什么“不定時炸彈”,為什么這么難治呢?
女子煲劇突發胸痛 體內查出巨大主動脈瘤
“她從小到大身體非常好,連感冒都很少,生病的次數十個手指頭就能數清。”小茹的媽媽說,怎么也想不到,這次會查出那么大的病。
小茹很年輕,今年才27歲,一個月前的一個周末,她像往常一樣在電腦前煲劇,一看就是四個小時,之后就開始覺得胸悶,繼而有刺痛感,她以為是坐太久了,就起來活動一下筋骨,胸悶胸痛的情況果然緩解了。
eec51b8a0a89e3d3043bb429b91cbd0b.jpg (53.07 KB, 下載次數: 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7 上傳
可是之后的一兩周內,她反復出現同樣的癥狀,痛的地方也都一樣,在兩側鎖骨中間,范圍是半個巴掌大小,她摸著,好像有塊腫物,在“突突”地跳動。于是她到醫院檢查,被診斷體內有個巨大主動脈瘤。她和家人頓時懵了。
血壓一旦升高 “不定時炸彈”危及生命
“患者的胸主動脈瘤非常大,位于主動脈弓降部,它會像吹氣球一樣,越長越大。正常人的主動脈弓部只有香腸那么大,而患者的主動脈瘤直徑達75mm,已經有大青芒那么大了,是正常人的5倍,瘤子像一條蟒蛇一樣,從頸部長到膈肌,深入隱藏在患者體內。”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心臟與血管外科主任楊建安說。
醫生說,主動脈瘤不是腫瘤,沒有良、惡之分,通俗地講就是血管上的瘤子,其實是體內主動脈某部分血管壁出現病理性擴張,向外“瘤樣”膨出,擴張程度一般超過正常血管的50%。
但是巨大的主動脈瘤比腫瘤更兇險,因為主動脈是全身最大的動脈,是輸送血液的“主干道”,心臟泵出的血液都要經過主動脈輸送到各臟器及全身毛細血管。一旦主動脈瘤破裂,勢必危及生命,因此主動脈瘤常被稱為人體的“不定時炸彈”。
小茹的胸主動脈瘤已經是正常人的5倍,血管壁已經被撐得很薄,管壁只有1mm,隨時可能破裂,血壓一旦升高,比如生氣、解大便、跑步等,都可能引起瘤子破裂,必須馬上拆彈。
動脈瘤險破裂 置換人造血管成功“拆彈”
這個“拆彈”手術是一種難度極高的手術,技術要求高,手術時間長,風險也大,需要多學科合作,省內僅有少數大醫院能夠獨立開展。輾轉省內、市內多家醫院,小茹終于在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安排上了手術。
在麻醉科、影像科、輸血科等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心臟與血管外科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手術。楊建安憑借豐富的手術經驗,成功拆除“不定時炸彈”,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小茹目前已經出院。
科普動脈粥樣硬化是主因 拍個片子可避險
胸主動脈瘤多發病于50-60歲,男性多見,可單獨發生,也能同時合并腹主動脈瘤。每年10萬人中發病率約為5.6至10.4人,近年來因人口老齡化和檢查方法的進步,發病率有增加趨勢。
像小茹這么年輕的患者極少見,她的病因是先天性主動脈折疊引起的瘤變,醫生說,這個病因比較罕見,胸主動脈瘤的主要病因是退行性變和動脈粥樣硬化,老年化引起血管壁內的膠原蛋白、彈力蛋白改變,最終導致動脈血管壁變得脆弱易擴張;動脈粥樣硬化會影響血管內皮功能,引起耐受血管內壓力的能力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危險因素主要為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
另一種常見病因是遺傳性結締組織病,如馬凡綜合征,這類的患者的結締組織松軟,不僅影響主動脈壁導致主動脈瘤,也可影響骨骼肌肉導致身體纖細修長、關節活動過度,常在40歲以下就出現主動脈瘤等并發癥,而且預后一般也較差。此外還有先天性的主動脈疾病,如主動脈狹窄、主動脈折疊綜合征(也叫假性主動脈狹窄)、主動脈瓣二瓣化畸形等,以及另外的少見病因如大動脈炎、感染性疾病。
胸主動脈瘤患者早期一般無癥狀,可心臟超聲、胸片等影像學檢查偶然發現,而最常見癥狀是疼痛,這種疼痛可是急性的,一般提示即將破裂或形成夾層;也可以是因為壓迫、擴張引起的慢性疼痛。
醫生建議,每年應該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群建議每年體檢做一次胸部、腹部、超聲或CT的檢查,提早發現身體的安全隱患,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血管疾病雖然偏愛老年人,但年輕也不是萬能護身符,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血壓升高、胸部疼痛、肢體發涼、活動后疲勞、摸不到脈搏等,都可能是血管疾病的表現,應該盡快到醫院檢查,排除主動脈瘤的可能。
來源: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