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正值午收高峰,亳州大地一派忙碌豐收景象。譙城區趙橋鄉的無人農場里,卻顯得“靜悄悄”,只聞機械響,不用人奔忙,一臺無人駕駛收獲機在“孤獨”地收割著300畝麥田。這標志著安徽首個無人農場(亳州譙城)示范基地正式投入運營。
當日上午,華南農業大學博士后張聞宇輕輕按下遙控器上的啟動鍵,一臺無人駕駛收獲機就沿著規劃好的路徑緩緩開進了無人農場的麥田,自主收割小麥,滿倉后自主返回地頭,將收獲的麥粒卸載到裝糧車上,之后繼續返回收割。此時,十公里之外的十河鎮大周村潤耕天下農場內,技術人員正通過巨幅電子大屏遠程監控無人農機作業情況,通過這個被稱為“農場大腦”的云管控平臺,還可以實時察看田間土壤、空氣溫度與濕度等信息。
f0950a9112d9edf9d3465e852cd10dc4.jpg (199.28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9 21:29 上傳
“每臺無人農機上都安裝了物聯網傳感器,可以提前設定好路線,包括拐彎掉頭的位置。”安徽中科智能感知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黃河告訴記者,無人農場主要是利用北斗衛星定位和互聯網數據傳輸,遠程實時獲取農機的數據,“不僅僅是收割環節,無人農場可以實現智能化無人模式耕種管收環節全覆蓋,提高經濟效益30%以上。”
“無人農場全程進行數字化農事管理,通過后臺的智能農業大腦分析,決定什么時候打藥、追肥,什么時候成熟度最好再收獲,改變了過去依靠人工經驗種地的模式。”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表示,無人農場的建設,讓從牛拉犁的傳統農業發展到無人化的智能農業,有利于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徽首個無人農場的投入運營,標志著多項最先進的農業成果運用到江淮大地,是建設智慧農場的有益探索,更是解決“誰來種地”重大現實問題的新嘗試。
81185044341ce1585da3ecc0a2a8dc95.jpg (164.18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9 21:29 上傳
“真是科技力量大,這樣種地太省心省力了。”現場看到無人駕駛收獲機的高效作業,譙城區方向家庭農場負責人方友圍驚嘆地說。
fa5511eff9065838655b50c7ea34465a.jpg (211.38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9 21:29 上傳
安徽首個無人農場(亳州譙城)示范基地首期建設面積300畝,進行小麥、玉米輪作,技術依托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院士團隊,由安徽中科智能感知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承建。譙城區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彭志新表示,譙城區將充分發揮無人農場的示范帶頭作用,用科技的力量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新動能。
羅錫文院士表示,安徽有著良好的農業機械化基礎,接下來還會在繁昌、白湖等地建設更多的無人農場,希望發揮安徽的農業優勢,創建無人農場的“安徽模式”。
來源 | 安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