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今日(18日)上午, 安徽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 公布 安徽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
全省常住人口為6102.7萬人。 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152.7萬人, 增長2.57%,年均增長0.25%。 數據表明,十年來我省人口保持平穩增長。
8cd7c908057efacb0bb67a907e705644.jpg (142.28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8 10:25 上傳
記者獲悉,根據安徽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合肥市常住人口達到9369881人,超過阜陽(8200264人)成為安徽人口數量第一的城市。16個市中,常住人口超過800萬人的市有2個,在300萬人至800萬人之間的市有8個,少于300萬人的市有6個。其中,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市合計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為52.90%。
1c7569d6ffc11aaf98eff3b5e920ff69.png (14.8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8 10:25 上傳
與2010年安徽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16個市中,有6個市常住人口增加。分別為:合肥、阜陽、亳州、蚌埠、蕪湖、滁州,分別增加1912854人、600351人、146187人、131941人、99353人、49186人。
戶別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戶2191.0萬戶,集體戶97.8萬戶,家庭戶人口為5727.2萬人,集體戶人口為375.5萬人。
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1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減少0.39人。
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主要是受遷移流動人口增加、年輕人婚后獨立居住等因素影響。
民族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6059.5萬人,占99.29%,少數民族人口43.3萬人,占0.71%。
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49.0萬人,增長2.52%;少數民族人口增加3.7萬人,增長9.33%。
各民族人口穩步增長,體現了我省各民族全面發展進步的面貌。
人口性別構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110.3萬人,占50.97%;女性人口為2992.4萬人,占49.03%。
常住人口性別比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3.39略升為103.94,人口性別比基本穩定。
人口年齡構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
0-14歲人口為1174.3萬人,占19.24%;
15-59歲人口為3781.5萬人,占61.96%;
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46.9萬人,占18.7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915.9萬人,占15.01%。
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1.47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25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78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78個百分點。
少兒人口比重上升,表明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
老齡人口比重上升,表明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我省仍將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
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10.5萬人;
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11.3萬人;
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058.1萬人;
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640.1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上升6547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上升2454人。
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28年提高到9.35年,文盲率由8.14%下降為 4.49%。
受教育狀況不斷改善,這表明我省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人口文化素質不斷提高。
城鄉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559.5萬人,占58.3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543.2萬人,占41.67%。
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1001.8萬人,鄉村人口減少849.1萬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5.34個百分點。
這表明,我省加快實施促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穩步推進以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持續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顯成效。
流動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人戶分離人口為1810.0萬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為422.8萬人,流動人口為1387.2萬人。
流動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為155.1萬人,省內流動人口為1232.2萬人。
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加1100.0萬人,增長154.91%,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加279.8萬人,增長195.68%;流動人口增加820.1萬人,增長144.63%。
我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為人口的遷移流動創造了條件,人口流動日趨頻繁,流動人口數量快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