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省民政廳、省扶貧辦出臺《關于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提出從脫貧之日起5年過渡期內,保持民政領域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全力保障好符合救助條件的脫貧人口基本生活。調整優化民政政策措施,補齊民生保障短板弱項,適度擴大兜底保障和福利政策覆蓋范圍,更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5年過渡期內,民政領域兜底保障政策將保持總體穩定,持續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殘疾人和精神障礙患者福利保障。《實施意見》明確,將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依規全部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開展“三留守”人員定期探訪,完善以農村空巢、留守老年人和留守兒童為重點的定期探訪制度。加強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制度建設,完善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措施。細化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推進農村殘疾人社會化照護服務,為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提供集中照料或日間照料、鄰里照護服務。
民政政策頂層設計將調整完善,以加強同鄉村振興銜接。《實施意見》要求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機制,及時預警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做到早發現、早幫扶。健全完善農村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深入實施農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盤活鄉鎮敬老院設施資源,建設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增強運行活力,將服務范圍延伸至村級幸福院和居家老人。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政策措施,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拓展補貼發放范圍,逐步把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覆蓋至農村無固定收入、農村低收入家庭、重殘無業、一戶多殘、老殘一體、依老養殘等殘疾人困難群體,護理補貼覆蓋至三級、四級智力和精神殘疾人。
聚焦加強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實施意見》提出多項舉措。健全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網絡,提升社區服務的精細化、專業化、科學化水平。重點提升定點幫扶地區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和服務水平。深入推進城鄉社區協商工作,全面開展社區協商,加強村級議事協商規范化建設。鼓勵和支持各地依托民政服務機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鄉鎮社工站設立志愿服務站點,廣泛開展志愿服務。引導、鼓勵慈善力量通過投入資金、捐助物資、捐建設施、開展培訓、實施項目等方式,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 | 安徽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