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連休5天,是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周后最長的五一假期之一。據4月29日交通運輸部消息,假期全國客運量預計達2.65億人次,首日出現客流高峰約5790萬人次,客流同比上升115%,全國即將迎來游客的“報復性”出游。
五天假期得來不易,難得的“報復性”出游背后實則是打工人所付出的調休“代價”。不少網友對此亦頗有微詞。
一番調休操作后,機智的網友發現,五一小長假實則只休了一天。原本三天的小長假為何要改為五天,國家層面為何不能多放“兩天”而要實行“調休”?看似簡單的“放假”問題,并不如網友們想得簡單。
6c7c50c5a1de319936f435002a018bcd.jpg (73.93 KB, 下載次數: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2 21:22 上傳
一個旅行團進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準備乘機。隨著“五一”假期臨近,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將再次迎來客流高峰。新華社發
五一“黃金周” 腰斬僅放假一天
說起五一黃金周,還是要說回我國的一份行政性法規,那就是《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下稱《放假辦法》)。正是這一份自1949年12月23日由當時的政務院發布的文件,從法律法規層面,正式明確了中國相關節假日的放假制度。
根據這一份文件規定,五一最初就只放假一天。《放假辦法》自制定后,一直延續至20世紀90年代末,直到1999年9月,國務院宣布對《放假辦法》作出修訂,新修版將“五一”假期從1天增至3天,“十一”國慶節從原本的2天增至3天,從而全國法定節日放假時間由7天增加至10天。
當時國務院表示,這一修訂,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的關心和對公民休息權利的保障。這也是之后很長一段時間,五一黃金周和十一黃金周的起源。
ba4aa81db336c740bef119b91f2e99b4.jpg (52.4 KB, 下載次數: 6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2 21:22 上傳
每年的五一和十一的法定假日加上調休,全國能一次放假7天,從此黃金周掀起旅游消費熱,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新亮點,并一度催生了“假日經濟”的新模式。
據公開數據顯示,從旅游業來看,1999年至2007年,“五一”黃金周全國游客量從0.28億人次快速增長到1.79億人次,旅游收入從141億元增長到736億元,年均增長率均超過20%。然而,與黃金周催生假日經濟伴隨而來的還有交通擁堵,人員流動數量龐大,給旅游業及相關企業經營帶來困難,對景觀和文化遺跡造成破壞等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因而不少專家學者開始建議,應該取消黃金周,以帶薪休假替代集中假期。
自2007年11月9日開始,經過多方研究論證比較的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在人民網、新華網、國家發改委網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網站上予以公布,開展民意調查,調整的內容即包括五一假期由7天調整為3天,一時之間五一黃金周將成歷史成為頭版頭條。
盡管民意對取消五一黃金周莫衷一是,但再次修訂的《放假辦法》中取消了五一黃金周,并新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為法定假日,各放假一天。自此,五一三天假期被拆分變為一天,修訂后的《放假辦法》還提出,允許周末上移下錯,與法定節假日形成連休,這一規定就此沿襲至今,也進而形成了如今規定的五一小長假。
法定節日連著雙休日連休,催生“小長假”
新修的《放假辦法》自2008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剛出臺即引發爭議。當年,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對假期的調整,讓公眾普遍認為長達七天的五一黃金周就此消失,影響了公眾的假期獲得感。
在取消五一黃金周后,為了盡量滿足公眾的假日需求,一天法定假日接著周六日連休成為常態,這也導致在公眾印象中,“五一”一直是三天小長假,但實際上這只是因為五一當日假期往往和雙休日合并休假,給公眾造成了五一有三天假的錯覺,同時清明、端午、中秋的三天假期也同樣按此操作,就此也催生出一個新名詞:小長假。
保留并發展出小長假,當然不只是為了滿足公眾的休假需求,還另有促進經濟發展的考量。設想如果只有一天假日,勢必會影響人們的出行及消費意愿,影響產業發展。
f437b6c7cf407e5fc73c54f5dddb4e12.png (1.13 MB, 下載次數: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2 21:22 上傳
2008年的五一假期,是取消五一黃金周后的首個假期。據媒體報道,經中國旅游研究院綜合測算,2018年“五一”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1.47億人次,同比增長9.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871.6億元,同比增長10.2%。
盡管9.3%的增幅,要遠遠小于以往年均增長20%的速率,增速明顯放緩,但是也明顯并不低。由于節假日的調整,對服務業、旅游業帶來了新的挑戰,當年多地的地方日報也紛紛刊登文章討論如何應對取消黃金周后帶來的新變化。
如《海南日報》即刊文表示,五一長假取消之后,島外游客可能會相對減少,但小長假的出現可能導致島內休閑游客的增加,此消彼長的游客數量增減不見得有明顯變化,政府部門需要更加關注隨之而來的旅游品種、旅游方式的改變可能帶來的影響。《海南日報》的這則刊文,實際也從側面表明了黃金周調整為小長假,而并非僅放假一天,以盡量減少對經濟的影響從而實現“軟著陸”的考慮。
調休組成“五天”假期已成趨勢
自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周后,不斷有聲音呼吁希望黃金周能再度回歸公眾的日常生活。2013年,國務院曾為第三度修改《放假辦法》開展民意調查,逾八成參與調查的網友建議取消小長假調休,但最終這一建議并未體現在2013年新修的《放假辦法》中。
2019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總工會界曾向大會提交“建議恢復‘五一’長假”的界別提案,提案再次提出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五一”國際勞動節放假時間恢復至3天并拼接雙休日,組成5天小長假。
有媒體關注到,這一提案雖未得以在行政法規中體現,但是,五一假期時長逐漸延長向以往“黃金周”靠攏。2019年,五一假期首次因調休達到4天,2020年、2021年近兩年的假期則調休為五天。
5a9611be6be5d2ca03b68af6d69f052e.png (1.46 MB, 下載次數: 6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2 21:22 上傳
在近年來世界受到新冠疫情的深刻影響,國內亟需拉動內需的大背景下,國家連續安排五天五一小假期,也就不難理解其背后的用意。然而一方面需要拉動內需增進消費,另一方面又不得違規,需全面落實依法休假制度,這也直接導致近年來打工人們需要不斷調休以在規定范圍內合法“延長”假期。
最后我們可以觀察到,盡管網友們在網上爭議聲一片,但吐槽歸吐槽,調休獲得五天小長假后,其出行的興趣絲毫不減。據4月29日交通運輸部最新消息,假期全國客運量預計達2.65億人次,首日出現客流高峰約5790萬人次,客流同比上升115%,五一假期將迎來罕見的游客“報復性”出游。
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南方都市報
|